公园探险
4 f# k) _% s) b8 f北京的公园很多,各具特色,有些甚至全国闻名。但在我心中,最亲近的只有一个:玉渊潭公园。可以说我在北京生活、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存在。
) S9 N) C- ^8 H, I老北京都知道,玉渊潭公园以前还有个名字,老百姓都叫它“八一湖”。因为它是由两个湖区和一条运河组成, 从空中看像大写的“八一”,故此得名(观下图)。1 I2 s+ W( @ _; a1 H; W* e6 b
5 {$ ]: K; t: z5 X# x5 D+ l
我虽然在北京出生,但却在山东烟台由姥姥拉扯大,一直到了上学年龄才回北京。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当时我妈妈还在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任教,无法回京照顾我和妹妹,就把我们兄妹俩寄养在别人家,很像现在的小留学生那样。 收养我们的阿姨家就在三里河,离“八一湖”公园很近,中间只隔条马路:三里河路。当时的“八一湖”公园还没对外开放,因为它紧邻钓鱼台国宾馆,出于安全考虑,一直对外封闭,由职业军人把守。我和小伙伴们只能在护城河的一段河道边上玩,就是从“八一湖”到木樨地之间的这一段。那时的我常常望着被道道铁丝网围起来的公园想: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 ' h x/ s" ?. T9 A
76年粉碎了”四人帮”,77年”八一湖”静悄悄地对老百姓开放了。大家最先发现围着公园的铁丝网被拆除了,接着岗哨 撤销了,一条无人把守的小土路就那样静静地面对着三里河路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就好象它一直就在那儿一样。
" l! W/ c& l6 h3 G7 z* v毕竟钓鱼台的威名太盛,而公园以前又过于神秘(据说是王洪文打猎的行宫,能时常听到枪声),在头一个星期里竟无人敢进。从第二个星期开始,终于有胆儿大的三三两两的结伴而入,一探究竟。慢慢地,“八一湖”公园对外开放的消息悄悄地在周边小区传开了,我终于在第四个星期,和小伙伴们约好放学后一起去探险,就这样,我第一次走进了这个神游已久的“八一湖”公园。
( t" s+ K* I/ q$ }我到现在依然记得当时入园的情景,多少年之后想想,估计是因为当时过于紧张和兴奋。紧张的是担心自己被抓走(以前可是由持枪的军人把守的),兴奋的是终于可以进来亲眼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了,是不是传说中的红墙绿瓦,小桥流水?是不是奇花异草遍地,飞禽走兽满园?
- ` ^, B5 }7 s J V' x% V这条小路的起点就是现在的公园东门,当时可没有大门,小路右侧是钓鱼台国宾馆蜿蜒高耸的围墙,左侧则是水流平缓的护城河。一如公园就顿觉凉意,头个印象就是树多,大多为杨树,又高又大,枝叶繁茂。走入约200多米隐隐能听到湍急的水流声,顺水声而去,发现在护城河右侧有一条泄水渠道,尽头是一座储水泄洪大坝(后来才知是一座实验水电站),此时可能闸门稍微打开了些,但见湖水从几个闸门喷涌呼啸而出,隐隐有隆隆的回声,场面还是很壮观的。
% q. c0 J5 Q4 x; C. @! t上得大坝,视野豁然开阔,偌大一个湖面展现在眼前,这个就是八一湖的东湖。说实话,这个景象对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们来说有点震撼,由于树多,远远望不到头,一时间也不知道这个八一湖到底有多大,心里怯意萌生。按照当下时髦的说法,那时的八一湖绝对是原生态,除了这个大坝,就再也看不到什么人为的痕迹了。
) I; G9 ^% ]/ X- h: G+ o& F6 o! H$ h可按照当时的感觉,就是觉得荒凉,还有点瘆人。树很多很高不假,但野草也很多很高。此时夕阳西下,风一吹过来,湖水拍打着堤岸啪啪作响,树叶、野草也同时沙沙回应,树影摇曳,湖光粼粼。就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当中不知哪位哥们儿冒出了一句:我怎么觉得草里藏着什么东西啊!乖乖,各位想象一下,就这一句话,在那样的场合下用微微颤抖着的童音说出,会有什么效果?没错,您猜对了,其效果就是:它瞬间就摧毁了我们脆弱的神经,我们相互看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撒丫子就往回跑,头都不敢回,生怕被什么东西给追上,那跑得叫一个快一个齐,一个都没拉下,几乎同时冲出了公园。 5 E( W8 r6 X! U% s$ J7 A. t9 o3 J; F
出了公园,见到了大街上的行人,我们才停住了脚步,相互望着喘了几口气,几乎同时问了一句:刚才是谁说的?这种情况下谁会认啊!一个个都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保证不是自己说的。这件事直到现在还是一桩无头案,每每我们几个当事人聚首,几杯浊酒下肚的时候,依然会兴致勃勃谈论此事,都认为说这句话的那位忒缺德了,然后就会相视哈哈大笑,相互举杯,仿佛要把那陈年趣事融入这美酒之中。正是:一口饮尽杯中酒,儿时光景现眼前,天真烂漫情无价,曲中缘由谁追究。 9 q( w$ w1 L: U3 W8 K0 i: u& g7 z7 n$ V
; u' o" I) c) w9 }6 g9 I4 @ ---------读杨和生的 “回忆三里河路”一文有感而发。
2 E' o7 h, \5 ?* r' x; `% c 老唐 & }8 B8 j2 R1 p# \
6 _3 n+ T% P+ J% Z' V' D |